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1953年,学校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国家高教部;1962年划归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直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学校进入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发展时期。12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彰显“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
1962年,学校首次培养研究生;1978年,学校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198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太原工学院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6年,太原工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获批机械、资源与环境2个博士专业学位点;2024年,获批材料与化工博士专业学位点。
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门类,设有24个专业学院。目前,学校有博士生导师600人,硕士生导师3015人。在校研究生13849人,其中博士生1954人。现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交叉学科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重点学科,19个省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机械工程3个学科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煤机智能制造、碳基新材料、光伏、通用航空4个学科集群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服务产业创新学科集群建设项目;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跻身全球前1‰。
2017年,学校以“煤炭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学科群建设口径顺利进入第一轮“双一流”建设行列,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2021年,以“煤基资源清洁低碳高效开发与利用”学科群建设口径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发展时期。
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研究生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聚焦“双一流”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培养质量、增强创新能力”为工作主线,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突破,以创新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为重点,大力实施卓越生源计划、卓越课程计划、卓越平台计划、卓越导师计划、卓越文化计划,精心构建完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全面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努力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实施生源质量提升工程,2019年,“研究生生源质量工程的设计与实践”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创造性地改革举措蹚出了地方高校生源质量提升的新途径;强化创新人才课程体系建设,2021年,获批了山西省唯一1项教育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企业深度参与的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多平台育人体系,建立了4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6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为国家大中型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坚持开放合作的培养理念,与清华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组织研究生赴剑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短期访学,依托3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持续派出研究生出国深造,学校设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专项经费,资助科研成绩突出的研究生开展国际交流。经过多年努力探索,2023年,获批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2项,研究生教育取得突破性成效。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一流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取得了党建“双创”标志性成果:2019年1名研究生入选教育部“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021年学校同时获批1个教育部“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1名“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022年1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2023年,我校1名博士生荣获全国“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2025年,我校1名工程博士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另有1名博士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成为山西省唯一以在校学生身份获此殊荣的代表。
太原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五大发展战略”“十大工程”和“十项改革”,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开放式一流大学,打造服务于重大战略急需的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体系。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0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