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关于组织研究生参加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6-07浏览量:

各学院、全体研究生:

为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理念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调动研究生参与双碳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与社会之间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促进科研项目及团队的成果转化,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现决定举办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本次大赛以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为主题,2024年第三届大赛由武汉理工大学承办。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文(2024)11 号《关于举办2024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函》相关要求,现将本届大赛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及参赛项目要求

1.大赛主题:智慧双碳,创享未来

2.项目要求:参赛项目须围绕“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主题,紧扣新能源、储能、低碳、节能减排、碳补集、碳市场等领域,以环境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未来人居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前沿技术与设计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挖掘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项目。参赛项目根据选题可选择专家命题赛道或企业赛道(另行发布)参赛。

3.专家命题赛道

(1)赛道一: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

(2)赛道二:双碳+新材料与新能源

(3)赛道三:双碳+电子与信息

(4)赛道四:双碳+设计与制造

(5)赛道五:双碳+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

(6)赛道六:双碳+政策、机制与体系创新

(7)赛道七:双碳+农业生产与环境

具体赛道命题内容详见《大赛参赛指南》,若有新增赛道、赛题,会及时发布于官网(网址为:https://cpipc.acge.org.cn/cw/hp/2c90800c8093eef401809d348f8b0653),敬请关注。

4.企业赛道

本届大赛将持续与相关企业对接,另行发布企业命题,请感兴趣的参赛选手随时关注大赛官网。

二、参赛对象及方式

1.参赛对象:中国内地(大陆)、港澳台地区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已获得研究生攻读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研究生录取证明)和经推荐的海外院校研究生均可参赛。

2.参赛方式:参赛选手须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人数为3-6人,专业不限。各参赛选手由所在单位负责审核,确认报名参赛资格。参赛队伍中若有本科生参加,须由研究生作为队长注册,且本科生比例不高于50%。同一名学生仅可报名参加1支队伍,允许跨校、跨单位组队参赛,以队长所在培养单位作为队伍的参赛单位。

3.指导教师说明:每支队伍可配备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参赛队伍所属培养单位的正式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参赛队伍不超过3支。

4.其他说明:大赛规定的报名截止时间后不能对报名信息进行调整或更改,包括但不限于团队名称、成员、排序以及指导教师等。

三、赛程安排

大赛分为初赛评审与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

1.大赛通知发布

时间:6月3日

内容:大赛官网公布本届大赛参赛方式、报名须知、作品要求、奖项设置等详细信息。

2.大赛报名时间

时间:6月3日-8月23日

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时间段内在大赛官网进行注册报名。

3.资格审核

时间:6月3日-8月26日

内容:参赛团队在该时间段内接受参赛资格审核。

4.作品提交时间

时间:6月3日-8月30日

各参赛团队在截止日期前按照参赛要求网上提交参赛作品,承办单位负责参赛作品收集系统统计和联系工作等。

5.初赛评审与晋级结果发布

时间:8月31日-9月30日

内容:初赛采用网上评选形式进行。参赛者通过大赛官方渠道提交参赛作品,评审专家将对全部提交成功的作品,从题目创新及实施的合理性、创造性、应用价值、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评审,最终按照综合得分排名评选出优胜作品晋级到决赛。2024年9月下旬大赛公布进入决赛团队名单。

6.决赛评审

时间:10月19日-20日

内容:决赛采用线下路演与答辩相结合的形式(根据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全国总决赛将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决赛中,每个参赛队伍可在现场进行系统演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PPT讲解方案、接受专家提问并答辩,专家从作品的独创性、应用前景和演示效果等角度对参赛作品打分,最终根据参赛作品综合得分确定获奖名次。

注:注册报名、资格审查和作品提交具体截止时间为当天23:59。时间如有调整,以大赛官网公布为准。

企业赛道另行通知。

四、奖项设置

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一等奖(含冠军、亚军、季军各1名)、二等奖、三等奖,并评选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奖。其中“优秀组织单位”的评奖依据为代表队的竞赛准备和精神风范,“优秀指导教师”的评奖依据为教师在参赛作品中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的单位及个人颁发相应荣誉证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相应奖金。

所有入围总决赛的参赛作品,将在决赛期间进行相关展览展示。

本办法解释权归大赛秘书处所有。

五、联系方式

1.校内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方式:zhaozhenxin@tyut.edu.cn

大赛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

2.大赛承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联系人:邢老师

联系电话:027-87215931

电子邮箱:xinghuicn@126.com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狮路122号研究生院,430070

3.秘书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0755-26036536

电子邮箱:iSpace@sz.tsinghua.edu.cn

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国际一期,518000

      请各学院高度重视,在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中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并积极组织研究生报名参赛。